今年3月,一条从日本传来的“离谱新闻”让不少中国人捏了把汗——有日媒说“中国人爱吃乌鸦”,还配了个中国女生的采访片段。可等真相揭开,大家才发现,这哪里是“新闻”,分明是一场用剪辑刀“扎人”的闹剧。
3月24号,日本深夜综艺《月曜夜未央》做了期“东京春天建议”的街头采访,碰到个穿深色外套的中国女生。她笑着说“中国很少看到这么多乌鸦”,还提到家乡广州有人会吃鸽子——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分享,却被节目组“掐头去尾”剪成了“乌鸦都被煮来吃了,所以看不到”。更过分的是,主持人听完这段“拼接内容”当场爆笑,语气里全是轻蔑,仿佛在说“中国人就是这么奇怪”。
可这则“假新闻”像颗,炸得女生的生活乱了套。节目播出去没几天,就有网友翻出她的片段“挑刺”——有人骂她“口音奇怪”,有人猜她“是不是故意抹黑中国”,甚至还有人扒她的社交账号。女生吓得赶紧找节目组抗议:“我根本没说过吃乌鸦,你们这样会让我被网暴的!”可那时的节目组,只想着“流量”,压根没把她的害怕当回事。
直到27号,迫于舆论压力,日本电视台才在挂出中日双语道歉,承认“恶意剪辑完全歪曲了本意”,可这声“对不起”,来得太轻太急。真正让这起谣言“定调”的,是10月21日日本放送协会的一份报告——他们的新闻伦理监察部门直接给节目定性:“违反新闻伦理”,要求日本电视台必须整改,杜绝再出现“伤害采访对象”的错误。
其实比起“日媒被处理”的消息,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个女生。她只是出门接受了一次采访,就成了“谣言的靶子”;她只是说了两句生活琐事,就被人用“剪辑术”钉在“抹黑者”的耻辱柱上。新闻的本质是“传递真相”,可有些媒体却把“真相”当成了可以随意裁剪的布料——他们剪碎的不是一段采访,是对受访者的尊重,是对不同文化的包容,更是新闻人最该守住的底线。
后来有人问,“为什么要揪着这件事不放?”不是因为“谣言有多荒谬”,而是因为每个被恶意消费的普通人,都不该成为流量的牺牲品。就像那个女生说的“我怕被网暴”——这不是“小题大做”,是一个正常人被伤害后的本能恐惧。而当“违反伦理”的帽子扣到节目组头上时,我们等的从来不是“谁输谁赢”,而是“对事实的尊重”能真正回来。
